一、“經典工程”之簡介
20世紀50年代,浙江建筑公司(浙建集團)工程一處(浙江一建)建成了浙江解放后第一個大型國有企業航母、浙江省第一個人民工廠、杭州“八大廠”之首——浙江麻紡織廠,以浙麻為代表的一批工業建設項目拉開了浙江工業經濟的序幕。
回溯1949年5月,杭州解放后不久,杭州市委為貫徹浙江省委“積極恢復與重點發展生產”的方針,召開了杭州市部分大中型企業負責人座談會,建議來杭建黃麻紡織廠。杭州市軍管會主任譚震林十分重視建廠建議,在與上海市軍管會主任陳毅聯系后向中央請示,毛主席批示:“全國尚未解放,在自力更生原則下建廠,同意?!?/span>浙江麻紡織廠就在毛主席、黨中央和省、市黨委政府領導和有關部門的關懷和支持下作為浙江省重點項目開始籌建。
浙江麻紡織廠鳥瞰圖
1949年12月3日,經省工礦廳審批設計方案后,浙江一建進場施工,方案由原浙建集團總工程師湯傅圻和原浙麻總工程師陳繼善共同研究提出。1950年至1953年,三期基建工程相繼完工,浙建鐵軍以驚人的速度完成了西廠、東廠、北廠及輔助生產和生活服務的房屋建筑的建造,在第一期工程中創造了用10個月建成一套黃麻紡織設備規模工廠的奇跡,順利交付了浙江解放后自主新建的第一個國有大廠。三期工程總投資額2657.85萬元,共完成房屋建筑10.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27萬平方米,有各類建筑幾十幢,職工上萬人。
二、“經典工程”之建設
特別艱巨的建設任務
經籌備委員會研究決定,定于拱宸橋橫濱通經緯紡織機械廠廠址西南約200畝土地建廠。建廠工程牽涉面廣、工作量大,是當時少見的大工程,籌建委員會定下了1950年8月1日三分之一機器投產的目標,建設時間緊、任務重、難度高。
建廠前的低洼地貌
在第一期工程建設時,首先遇到的困難是地形復雜,氣候惡劣。施工現場大小池塘約20余處,均在預計地面五公尺以下,必須大量填土,施工時間又逢嚴冬,冰雪凍地,工作進行遇到嚴重阻礙。
建設初期的指揮中心
敢打硬仗、善打硬仗是浙建鐵軍的作風,面對艱巨的建設任務,為及時有效解決基建方面的問題,加快工程進度,浙建集團聯合浙麻組成建廠工程委員會,根據建廠計劃和上級機關的指示,確定各期基建工程項目,審查建筑物的設計方案,安排施工進度,協調雙方工作關系。有了領導組織之后,建廠工程委員會結合工程節點,組織各種生產競賽,加速完成各個時期的生產任務,為首車任務的順利完成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
特別艱苦的建設環境
更大的挑戰是粗劣的生活、工作條件,工人們住的是茅草棚,睡的是木箱板,走的是上干下濕的“彈簧路”。當時正值黃梅季節,茅棚里一片泥濘,霉氣撲鼻,潮氣襲人,床鋪下面,蛇鼠出沒,與人共處,每每早上一覺醒來,衣服已被老鼠拖走,鞋幫里盤著小蛇。
在這個艱苦卓絕的寒冬,全體浙建鐵軍熱血滿腔,強勢掀起了建廠及機器安裝的熱潮,機動組為了在六月份突擊修好20只樁板配合開工,每日晚上義務加班三小時;土木工為了趕造煙囪底座,放棄午睡時間,下雨天氣全身淋濕,但也不肯休息,僅用五天時間就完成了弧形發圈的煙囪施工,為如期開工創造了條件。
特別能戰斗的浙建鐵軍
王景葆向浙江一建青年員工回憶浙麻建設故事
“浙建鐵軍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當時天寒地凍、雨雪頻繁,廠房地下有4個水塘,四周建壩工作量特別大,浙建人見縫插針,趕工突擊,最終按期完成廠基工程?!痹憬榧徔棌S總工程師王景葆回憶著當年的建設故事,“而且我們廠的地基真的不容易做,除了平整土地還要預留安裝紡織機器的坑位,實際操作起來難度很高,真的是打了一場硬仗,而且是勝仗!”
水塔施工
一建人完成的速度和質量在當時是驚人的,用鋼筋混凝土制成護航浙麻后續生產的堅固堡壘。土木工人在建廠競賽中創造了新記錄,第四小組首先以每人一天挖土1英方記錄起了帶頭作用,接著第二小組十個人一天挖土14英方,創造了新記錄。同時,工人們注意節省開支,利用廢物。利用原經緯廠堆積了四、五年的一部分木材磚瓦,拼湊用光,為國家節省大批開支;從水泥木模上拆下大批短木用以制造家具,節省下640萬元。那時一建人的口號是:“團結一致,為實現‘七月廿日三分之一開車生產’的光榮任務而努力!”大家冒雨趕造水泵,房地腳及煙囪地腳,各組工友,都發揮了巨大力量,保證如期開工生產。
1950年7月20日,《浙江日報》3版報道浙麻開工生產
浙麻開工生產當日,第一任廠長翟翕武在《浙江日報》上發表了《人民的浙江麻紡織廠》一文。“過去十個月建廠工作,并不是走著平坦的道路,而是在與困難作不斷的斗爭,一步步走過的?!蔽闹?,翟翕武高度肯定了建設者在建廠工作中的艱苦付出。
《浙麻志》也詳細記載了建設時期的艱苦情況:“建廠初期,我們白手起家,在一片荒郊田野上安營扎寨,……大家都毫無怨言,茹苦如飴,決心用自己的雙手來建設憧憬中的社會主義新工廠?!边@三年,一建人全程沖鋒在建設這座人民工廠的第一線。
三、“經典工程”之經典
浙江第一個人民工廠
“要想知道什么是社會主義,就去看浙江麻紡廠”是那個年代杭州人的共識,浙麻被稱為“浙江第一個人民工廠”,而其“社會主義”性質,也充分體現在建筑的施工理念之中。
一期西廠的面積約290畝,全部廠房建筑計劃有三個特點:一是生活配套建筑一應俱全,生活區建有職工宿舍、醫院、學校、嬰兒室等;二是貫徹“工廠即是工人之家”理念,將職工及家屬住宅按統一標準建造;三是全廠除鋸齒形大場房外,所有建筑一律坐北向南,使空氣流暢,陽光充足。
當年廠內建有杭州最大的食堂、最大的浴室、最大的廠醫院、最好的游泳池,是最多人的工廠,在浙江麻紡織廠上班絕對是件非常自豪的事情。
亞洲最大麻紡織基地
第一期工程交付后,浙麻10個月建成一條生產線,刷新了新中國速度,一年的利稅就占到了杭州財政的八分之一。
二期東廠動土興建
三年間,由于浙麻生產發展,擴大基建規模,在原廠區的北部和東部繼續征用農地550畝,形成了四面環河的占地800畝的矩形廠區、在生產區內先后建造東廠及北廠,在南北廠房之間,建造了新的配電間、鍋爐間和修機間等輔助車間,并在北區西面建造一批原料成品倉庫和機物種倉庫以及煉油工廠。
這一階段的建設工作均由浙江一建承擔,奠定了浙麻發展的物質、技術基礎,浙麻成為了遠東最大的黃麻紡織基地,結束了我國麻袋依靠進口的歷史,我國機器制造工業也從此開創自制成套紡織機械的新紀元。
2010年:杭州市歷史建筑
2010年3月,浙麻留存的唯一一棟行政大樓作為“浙江麻紡織廠建筑”正式被杭州市政府列為第五批歷史建筑保護名錄,成為了官方認證的經典建筑。
這棟二層磚木結構,清水磚墻的古樸建筑位于拱宸橋以北的湖州街拐彎處,具有典型的傳統工業文化特征,現下為拱墅區矛盾糾紛大調解中心辦公使用,也毫不過時。
它靜靜地矗立在運河邊,繼續向后人講述著,浙建鐵軍和浙江紡織大軍并肩作戰、激情如火的歷史,講述著浙江麻紡織廠那段激情燃燒的光輝歲月。
特別鳴謝:浙江日報報業集團 、杭州市文物遺產與歷史建筑保護中心、溫州路社區